他平易近人,和藹可親;
他淡泊名利,謙遜好學;
他品學端莊,德藝雙馨;
他總是騎著自行車,聯(lián)系詩詞愛好者,同樣是騎著自行車,扶危幫困,助人為樂。
他就是耄耋之年卻仍熠熠生光的磁縣老人——王濟民
王濟民1921年出生,磁縣南關敦化街人,今年已經(jīng)九十五歲高齡,是和光榮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同一年誕生成長起來的,一路走來,走過多少風風雨雨,走過多少困挫迷惘,走過多少輝煌燦爛……
退休前,他是一位有40年教齡的中學語文老師。1992年退休后,他積極發(fā)揮余熱,協(xié)助磁縣文化部門輯錄了《北朝墓志》、《磁州文化叢書》;1998年,他參加了縣志編纂。他的詩詞作品在《中國政協(xié)報》、《河北日報》等報刊發(fā)表。
2008年的五一節(jié),87歲高齡的王濟民老師,又帶頭創(chuàng)辦了磁縣第一份純文學雜志《景嵩》詩刊。他帶領一幫老中青詩詞愛好者,歌頌黨,歌頌和諧社會,歌頌好人好事英雄模范。
2008年的5.12汶川大地震噩耗傳來,王濟民老師泣不成聲,夜不能寐,奮然號召詩友創(chuàng)作地震詩篇支援災區(qū)。并以最快速度結專集出版,連同他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蓄的退休金,一并寄往了地震重災區(qū)。
2008年的國慶節(jié),他傾心禮贊:
“改革開放三十春,神州處處景象新。
經(jīng)濟騰飛驚世界,兩岸三通悅人心。”
2009年的七一,他飽蘸濃墨《頌七一》:
“欣逢華誕八八年,華夏處處紅旗展。
喜觀小康豐收景,和諧盛世萬民歡。”
2010年七一,他又欣然提筆《七一頌》:
“烽火當年驅虎豹,中流砥柱傲蒼穹。
改革大潮興神州,和諧美景躍彩虹。”
頌歌嘹亮,表達了對黨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!
王濟民出身書香門第,自幼受過良好教育,長兄王保民,二哥王佑民,弟兄三個,取“保國、佑民、濟世”之意。王保民幼讀私塾,早年在天津秘密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從事地下工作,斡旋于兇殘的敵偽日特眼皮底下,留下不少驚險傳奇故事。王佑民青年時代毅然投筆從戎,抗戰(zhàn)中親手擊斃日軍少將水源義雄,建國后長期擔任部委領導工作。
王濟民給孩子們講述抗戰(zhàn)故事
王濟民翻出哥哥的照片
兩位哥哥的革命思想影響著青年王濟民,1942年,他在磁縣中學任教,利用教師身份作掩護,暗地里為山里八路軍傳遞情報,讓鬼子的掃蕩幾次撲空。建國以后,從峰峰中學,輾轉武安中學,晚年再回到家鄉(xiāng)磁縣二中,默默耕耘于教壇六十春秋,教過的學生有好幾千,有的當縣長書記,有的當廠長企業(yè)家,有的是當作家院士。碩果累累,桃李遍天下。
王濟民的長子在北京工作,且是知名詩人,多次敦請他老人家到繁華都市頤養(yǎng)天年。他戀故枝,不慕榮華,仍扎根磁縣這塊英雄輩出的熱土。一日三餐粗茶淡飯,省吃儉用資助貧弱。平日里,以文聚友、以德感人成為樂趣,安靜讀書、認真寫作成為習慣。
王濟民不僅熱心于文化,而且充滿愛心,自己生活非常儉樸,卻看不得別人有難處。
除了夏天,王濟民永遠穿著那件洗得發(fā)白的中山裝。走進他那間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,墻上掛滿了各地友人送給他的字畫,屋內陳設卻極其簡單:一張案幾,一張三斗桌,一個老式衣柜,幾件家具看上去都有幾十年的歷史了。屋外放著一個大水缸,用來儲存井水。其實,這里幾年前就通了自來水,可王濟民舍不得花錢,所以一直沒有安裝。
王濟民和他的學生
生活上如此節(jié)儉的王濟民,在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,無論是他的學生,還是他的鄰居,甚至是他的詩友,他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,而且非常慷慨。
周圍的親朋好友、鄉(xiāng)里鄰居,只要是誰家有困難,沒錢買化肥,或者是孩子沒錢上學,王濟民得知后,都會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錢幫助他們渡過難關。 2012年,年屆90歲的王濟民再次來到磁縣慈善總會捐款200元,他決定以后每個月都要捐出200元支援貧困家庭。“要捐到什么時候呢?”有人問他。“只要我還活著,就會一直捐下去,而且家人也都支持我。”王濟民說,國家富強、人民幸福就是他的中國夢,“我的個人夢想就是健健康康,做一個快樂的百歲老人。”
王濟民,走過坎坷光榮人生路,至今仍在不息追求著理想,完善著平凡而偉大的人格。在我們的周圍,正是有著千百萬這樣的共產(chǎn)黨員,他們默默地忘我地奮戰(zhàn)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任勞任怨,無私無悔,用自己的信念實踐著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用自己的行動實現(xiàn)著在黨旗下的誓言。
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”!希望王濟民老師繼續(xù)邁著“年輕”的步伐,走進熱情澎湃的夏季,更祝愿他藝術長青,光耀磁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