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1日,湖北襄陽,寒風(fēng)瑟瑟。漢江三橋下的河堤上,一名智障男子凍得發(fā)抖,不停地指著自己的右臂。民警張進(jìn)過去詢問:“你受傷了?”男子說不清話,還是不停地指著右臂。張進(jìn)只好把他帶回派出所,男子脫掉外套,挽起袖子才發(fā)現(xiàn),右臂上刺了地名和電話號碼:鄧州18203870052。
張進(jìn)立刻撥打電話。接電話的是智障男子的弟弟張空,正在廣東打工。原來,智障男子名叫張飛,已經(jīng)36歲,來自河南省鄧州市夏集鄉(xiāng)小莊村4組,11月13日晚他騎自行車離家出走。接到電話后,張飛的父親張勝良趕到襄陽將其接回。
兩次走失在外流浪17年
11月30日,記者來到張飛的河南老家。
見有生人來訪,鞋上和褲腿沾滿泥巴的張飛,不停地沖著記者憨笑。張勝良夫婦說:“張飛患有智障,智力相當(dāng)于3歲小孩,無法自控,喜歡亂跑。”
1979年,張勝良和梁文華結(jié)婚,次年生下張飛。最初,張飛活潑可愛,年齡漸長卻說不清話。上小學(xué)時,他每天逃學(xué),勉強(qiáng)讀了兩個一年級、兩個二年級之后被迫輟學(xué)。他經(jīng)常跑到十里八村的親戚家,還好每天晚上都能回家。后來,他越跑越遠(yuǎn)。
梁文華記得,1995年農(nóng)歷九月十三日,時年16歲的張飛離家出走,一走就是4年。父母和20多位村民,冒著大雨尋找,先后到河南南陽、淅川和湖北的襄陽、老河口等地打聽消息,連續(xù)尋找20天沒有音訊。直到1999年冬,鄧州市夏集鄉(xiāng)來了一個流浪漢,張飛的姑姑仔細(xì)辨認(rèn),正是走失的侄兒。張勝良夫婦趕來時,看到兒子又凍又餓,臉上、身上都有傷疤,心疼得流下眼淚。他們給兒子買了新衣服,拉到澡堂洗了熱水澡。
然而,2000年農(nóng)歷四月十二日,張飛再次消失,直到13年后才回來。2013年農(nóng)歷六月初六,天氣炎熱,村民劉春芳在南陽看病回村的路途中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奇怪的男子穿著軍大衣,懷疑是張飛。張勝良立即發(fā)動親朋尋找,在鄧州市穰東鎮(zhèn),家人一眼認(rèn)出失散13年的張飛,只見他頭上傷痕累累,牙齒掉了兩顆。一家人抱在一起,失聲痛哭。
張飛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回憶,他先后在采石場搬過石頭,在黑磚窯拉過磚。他曾被關(guān)在一個地方干苦活,好幾次逃跑都被抓回,后來翻墻逃走。
張飛走失的日子里,母親梁文華整日以淚洗面,尤其是下雨、下雪時,她徹夜難眠:“張飛有沒有吃的?有沒有凍著?還在人世嗎?”
張飛走失的17年間,每次吃飯前,梁文華都會盛一碗飯放在灶臺上,拿著勺子敲籮(當(dāng)?shù)氐囊环N農(nóng)具),口里念叨:“張飛回來吃飯!”她以這種民俗為兒祈福,期盼平安歸來。
幸運(yùn)的是,兒子真的找回了。
古有“岳母刺字”精忠報國,今有“父母刺字”防兒走失,不禁讓人感嘆父母的良苦用心。11月30日,楚天都市報記者專程趕到這戶河南農(nóng)家,探訪“刺字”始末。
兒子36歲只有3歲的智力,頻繁走失,最長的兩次共17年。張飛回來了,但他再次出走怎么辦?村民紛紛出主意,有人建議做個牌子寫上電話,有人建議把電話寫在衣服上。“牌子、衣服都容易弄丟。”思前想后,張勝良夫婦覺得都不是萬全之策。張勝良看到不少年輕人,在身上刺有圖案,便靈機(jī)一動:在張飛身上刺字,寫上地名和聯(lián)系電話。梁文華說,刺字肯定很痛,但長痛不如短痛,一定要做。張勝良夫婦最終決定,在張飛的右臂上刺上“鄧州”和小兒子張空的手機(jī)號。“張空年輕,頭腦靈活,又有面包車,接送起來方便。我們都60歲了,總要離開人世,以后張空可以照顧哥哥。”2013年8月,張勝良便帶著張飛來到當(dāng)?shù)仞|鎮(zhèn)上找到一家理發(fā)店。店里的紋身師傅一臉驚詫,他一般給人刺吉祥圖案,從來沒接過這樣的活。師傅先用鋼筆在張飛的右臂上寫上字,隨后用電筆裝上墨水,一針一針地扎進(jìn)去。第一針下去,張飛就疼得叫起來,嚷嚷著要走。張勝良踩住張飛的腳,緊緊抓住他的手,不讓他動彈。兩個漢字、11個數(shù)字,整整花了兩個小時。張勝良說:“本來談好收費(fèi)300元,師傅聽說事情原委后,非常同情,只收了200元。”回到村里,張飛嬉笑著挽起袖子給村民們展示。父母一遍遍地教他,如果迷路了,就和人講手臂上有電話,或者就指著手臂,讓人幫忙打電話聯(lián)系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