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演的電影名叫《國歌》,講的是……”像往常一樣,開演前,老兵放映隊隊長兼主持人郝建波向村民們介紹電影的大致劇情。銀幕前他說的認真,對面的鄉(xiāng)親們聽的仔細。
“最初成立老兵放映隊,就是想著咱當過兵,一輩子都是兵,要為百姓做點事。”郝建波坦言。
郝建波,今年41歲,老兵放映隊的發(fā)起人。他當了12年兵,2008年從部隊轉(zhuǎn)業(yè)回到老家涉縣,成為一名司機。工作之余,郝建波總想著做點有意義的事。2009年,一次偶然的機會,郝建波從一位老放映員手里花2000元買到一臺二手膠片放映機,并從網(wǎng)上淘了一部膠片《地道戰(zhàn)》,開始自學放映。
兩個月后,郝建波在老家大灘村搞了第一次放映。“效果特別好,老老少少都來看,一場放完鄉(xiāng)親大都不愿離開,還想著看第二場。”這一次成功的嘗試,讓郝建波大受鼓舞,他決定發(fā)起老兵放映隊,到農(nóng)村去送電影,豐富基層農(nóng)民的業(yè)余文化生活。
說做就做,他在網(wǎng)上涉縣貼吧發(fā)起老兵放映隊邀請,剛剛復原的80后軍人秦光偉積極響應,一家企業(yè)的職工李相軍復原多年,也渴望加入。于是,一支由三位老兵組成的放映隊就這樣成立了。
每逢周末,老兵放映隊就忙起來了,他們先要選定村子和村干部溝通,定了后,下午四五點就出發(fā)。如果村子比較遠,就提前一些。
下鄉(xiāng)途中,也有意外發(fā)生。2014年的一個周末,老兵放映隊要去位于深山里的太平莊村,當時進村的山路正在修,又趕上下小雨,車無法開過去,于是,他們就選擇徒步進村。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,才冒雨趕到了太平莊村。到了村里,雨剛好停,看到早早在村委大院等候的村民,渾身濕透的他們二話沒說,立馬準備放電影。
當天,桑棧村一位80歲的老人抓住郝建波的手,說:“謝謝你們啊,大老遠地來,我們這兒太閉塞了,說你們來放電影,我心里癢癢了很久,常來啊!”
老兵放映隊的影片,大多是網(wǎng)購來的,其中以戰(zhàn)爭片、愛國教育片居多,也有一些老人愛看的戲劇,還有紀錄片。涉縣是革命老區(qū),這里的人們喜歡紅色題材影片。經(jīng)常影片放映完了,村民們卻拉著放映員的手不愿走,老兵們只好把影片重放一遍。很多時候,他們都是凌晨才返回,累了輪流打個盹,餓了啃塊自帶的面包。
越是偏遠山村,群眾越是期盼文化生活,這也就更堅定了老兵放映隊義務送電影的決心。隨著老兵放映隊的出名,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開始加入,雖然從來沒當過兵,卻經(jīng)常追隨隊伍,幫著打下手、聯(lián)系場地、掛幕等。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0歲,最小的20來歲。
7年里,老兵放映隊先后自費投資20多萬元,陸續(xù)購買了10套不同型號的膠片放映機和一套數(shù)碼放映機,網(wǎng)購了100多部膠片影片,并購置了一輛二手小貨車用來拉設備。其中最好的一套設備是35毫米的大型放映機,最高價的片子是從其他愛好者手里高價購置的紀錄片《較量》。
7年里,他們義務放映電影達400多場,足跡遍布300余個村莊,受益群眾達15萬人。
“作為黨員,能給百姓帶去歡樂,能給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,就覺得無愧于心。”郝建波說。
今兒老兵放映隊又來村里放電影了,快點走,去晚了就沒好地兒了……日前,在河北涉縣赤岸村,鄉(xiāng)親們...